西莲寺
彭志辉
周末,与砚田兄一起去探访在西莲寺挂搭清修的朋友梦觉居士,同行暗香女士、清韵女士。
居士是位本土知名书法家,年轻时在瘌头山果园作灌园汉子。每日除了上工、睡觉,余时都用来习书法,一天八、九小时,苦攻颜字。他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把字练好,离开果园”。果园活计繁杂劳累,不是他文质体魄可堪。
字练成,居士偿愿离开癞头山果园,先去无锡学了一手精湛装裱技艺,回来在县城开了家小装裱店。字好人好艺好,生意好,不几年,攒钱在风雨桥畔自筑两进三层房屋门店。 一次,居士去楼顶摊晒刚托裱好的书画,一脚踩空,从三楼如流星般疾坠,所幸连着门板摔下,在身下分了撞击力。居士摔得七窍出血,却大难不死不残。居士说“是菩萨把我抱下来的”。
居士本就皈依礼佛,更加笃佛,一心只想去寺庙长住清修。家人不肯,小儿子尚未成家。居士在自家阁楼设了精致小佛堂,早课晚课,虞诚斋拜。6月,居士了却俗务,说服家人,一心长住西莲寺修行。
想起李叔同,出身豪门,风度翩翩,才华横溢,诗赋文章、金石书画、戏剧音乐,无不卓尔不凡。39岁那年,历尽浮华,斩绝尘缘,永遁空门。这个情感异常丰富、心灵高度自由的倜傥文人、风流名士完成到空灵宗教家、高僧的蜕变。 日籍妻子雪子携了幼子从东洋一路苦追苦劝。西子湖上断桥边,最后离别时分,李叔同对紧搂自己不放的雪子说:“爱就是慈悲。对不起,真是对不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他挣脱雪子的温情怀抱,毅然不回头,临入山门时的那一回眸,稚子深俯着小头,一只手牵在妈妈手里,一只手在揉弄衣袟,妻子泪眼婆娑,饮泣失声。
他收回目光,踏入山门,再不回头。娇妻稚子犹不肯回,长在寺外赁住苦待,期盼他终有一日回心转意。法师终究让他们怀了永远的失望和苦痛,一步三回头,吞声饮泪飘海回归东洋。
法师修持严谨,过午不食,苦修苦行。他本是个历尽繁华的翩翩浊世佳公子,荣华过后是平实,绚丽过后是清寂。法师圆寂前书写给世人的最后遗墨是“悲欣交集”。
西莲寺高踞杏子铺镇合心村三角寨山顶。十点时分,顺着一条刚辟的泥土路,蜿蜒驱车来到山腰一处木炭窑。窑当路边,窑囱冒着浓烟,窑口火光煜煜,散发栗木、柞木燃烧的幽香。
一老人带一小孙女正往窑门添柴。第一次见到烧木炭窑,想好好研探番再走,同侪催说下山后探研不急。下山却从山寺后面冲壑下了,可惜。
烧炭老人告我们,落了雨,道路泞滑,汽车怕开不上。我们泊了车,分提了带给居士的笔墨宣纸和当令水果步行上去。新修土路,雨后翻胶。行了大半点,走得发热,披敞袄襟,空山新雨后,山风清新和宜,吹面不寒若杨柳风。
看到端严山门了。坪前三株古树:一枸橘,树龄260年,和我想象中的《柳毅传书》洞庭湖畔的大橘树一个模样;一株枫香树,树龄160年;还有一株200年,忘了树名。
古庙前常有古树,藉了神的力量,古庙哪怕毁垲,古树也得永寿。古树是古庙古人沧桑岁月的亲证。这三棵树见过清代乡贤曾国藩与亲家翁朱尧阶亲临寺院烧香拜佛,捐资为佛像镀金,送马匹给众僧行医出诊。
古庙毁于文革,残烬一小破棚,菩萨被附近信男善女妥为藏护,大多保全完好。1997年新修,2001年竣工,菩萨归位安享香火,佑护信人。庙额为西莲寺。
饭后一尼一僧一居士盛情陪我们一行去庙左山顶瞻看其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代祖古墓,看墓碑知原名莲花庵。
回来查《双峰县誌》,上载:始建于唐,明嘉靖年间由龙朱氏扩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现存庙碑刻载:清道光十四年,该寺曾进行大规模整修。
老尼说,1996年,护法托梦与她,问愿不愿发愿重建莲花庵。她想自己一个切去四分之三胃的病退女工,无财无能无力去重建古庙,一口回绝了。不久,护法再次在梦里蹬脚厉声问她,愿不愿重建。没奈何只得答应了。护法带她到古庵遗址鸟瞰了一次。
第二天她就提了个包,不顾家人劝阻,一意四处探寻。最远到四川。遍寻不见。冥冥中,电光石火,她想起娘家杏子铺镇和家村隔壁合心村不就有有个莲花庵吗?
就去找,还未到庙前敞坪,就感觉正是这里。来到古庵址,与梦中护法指示处完全吻合。当晚她就在古庵遗址后人家住了一晚。这户人家的老人今年91岁了。老人说,正是莲花庵古址。
二次来时,她约了几位施主,每人带了一千元来。在与地方交涉时出现龃龉。他们作了难,就向菩萨问卦,菩萨旨意要他们留下钱,古庵遗址破棚供了尊佛。他们留下了钱和她。
她一边四处劝募,一边进料开工。四年后,大殿落成。古庙得以复活,她的灵魂也得以归附。 她就地出家,朝夕供奉菩萨。老僧去年来的。今年年中又来了两位长住居士 ,一位女居士是来奉佛养病,一位就是梦觉居士来长奉佛祖。 老尼殷勤留我们午斋。老僧陪我们闲话。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老尼老僧一脸澹淡,真佛门中弟子。两居士也一脸冲融,真佛门中清修居士。
庙后人家的黄狗和两只猫长在庙檐静卧,狗大概了证一些佛果,不嚷不吠,低眉顺眼,与凡狗大不同。猫性轻滑,常起身遛窜,不知捕鼠否,果是,罪过。问僧尼,告佛门不养猫狗。
十一点半开斋。佛门过午不食。老僧拿着木榔敲木板开斋。佛门晨钟暮鼓,晨起晚睡敲木板,早斋午斋敲铁板。斋堂清爽素净。梦觉居士来后,四壁张贴醒世箴言,平添雅趣禅意。录附几条:钟鸣板响将生死挂心头,粥去饭来不应蹉跎岁月;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僧尼饭前合什默诵,我们也随喜,嘴唇作势翕合,不知该念诵何经何文。
斋菜丰盛:干笋丝干土豆片合炒、煎豆腐、红萝卜煮红薯粉条、倒嫩白菜苔开汤、小白菜清炒,还有泡圆沌玉米、供佛素面。饭碗是大海碗,盛多了,菜也吃多了,抬头看前壁粉墙梦觉居士所书黄纸黑字“施主粒米大于须弥山”,不敢唐突,吃得撑了。
饭后观谒了古庵三世祖墓,尼僧回去午休。他们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做晚课到天黑。晚八点许休憩。凌晨未三点起床做早课到天亮。上午劳作,打柴、种菜。上了年岁,午间须小悃。梦觉居士回去为我们试纸笔写条幅。
我们去庙后冲壑游玩。砚田兄和寒冰女士半途折回,取字取车。我素习不喜走回头路,和清韵女士继续前行。老尼告庙后这条冲壑是她娘家到庙里来烧香的捷径。冲壑幽绝,山径旁稀罕地结满野泡,红黄状玛瑙,甘甜微酸。漫山红叶已转枯黄,纷飞翩跹若蝶。深秋来一定风景卓绝。时已仲冬,是我们辜负了美景。
冲尽头是一小水库,水落石出,山寒水瘦。山麻雀、山竹雀蓬松着羽毛,瑟瑟地落满路边灌木。寒鸟萧木,宋元画意。过了水库就是和家村了。鸡鸣狗吠,又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