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作家邹其霖:一生割不断的诗词情结

彭中华 李静 徐翔


2015-08-03 18:42 【字号 大 中 小】【论坛】【打印】【关闭

“我与诗词,有着一生割不断的缘分”。双峰县荷叶镇农民作家邹其霖说。

邹其霖,1953年出生于双峰县荷叶镇汤佳村三宝庵,高中毕业后,邹其霖怀着一股文学梦,历经艰难曲折,由一名文学青年成长为报刊编辑。1995年,他担任《小天使报》记者,编辑部副主任;2002年赴港,任《中华校园》杂志总编辑;2010年赴京,任《中国传媒观察》常务副主编。

国藩故里诗词氛围浓厚,也经常可见邹其霖的名字
 

20多年来,他已在海内外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及专著300多万字,并多次获奖,其中有20多篇在月刊封面标题,作重头文章推介,出版专著5部:《秀水灵山话荷叶》(中国文联出版社)、《曾国藩故乡探秘》(珠海出版社)、《中国有个荷叶镇》(新风出版社)、《江边有个湘潭县》(中国文史出版社)、《曾国藩兄弟与风水》(珠海出版社),其中3部再版,作家谢璞、朱光亚、谭士珍等作了很中肯的评价。

从农民到编辑、作家,再回乡间休养,担任双峰诗联协会荷叶分会会长,这一切,缘于他对家乡荷叶故土的热爱;缘于他割不断的故土情结;缘于他一生割不断的诗词情结。

在长沙担任《小天使报》记者、编辑部主任时,他就喜欢写诗词,他认为:诗词文化有几千年历史,比散文普及面广,诗词押韵易记,教育作用大,至今他已在《中华诗词》、《湖南诗词》、《九峰诗联》、《快乐老人报》等发表诗词300首(篇)。

在曾国藩故里荷叶镇,他把一群爱好诗词的人集结在一起吟诗作对,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然而,把个人的爱好做成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光靠爱好还不行,需要资金、规章制度、出版会刊、活动运作等,在邹其霖担任双峰诗联协会荷叶分会之前,几乎是零基础。

“邹其霖是一个穷作家,虽然他物质基础差,但精神生活富有,分会就办在他家,一张八仙桌、几把木椅,我们就在他家聚集、开会、办诗刊”,荷叶诗联分会会员、退休干部葛光益说。

2011年12月,双峰诗联协会荷叶分会成立之前,荷叶一群爱好诗词的老同志多次拜访邹其霖,邀请他担任分会会长,为了不辜负这份重托,也因为对诗词的挚爱,邹其霖终于答应出任荷叶诗联分会会长。

“在诗联分会成立之初,我从微薄的稿费收入拿出5千元作为诗联分会的启动资金,担任会长后,我要做的头等大事就要去求人”。为了让诗联分会维持运转,邹其霖只好厚着脸皮,四处奔走,筹集资金,他放下了文人的清高,这一切,缘于他为荷叶人民办了一件实事。

在他内心的世界,做这一切是为了一项使命,为了抢救曾国藩故里珍贵的文史诗联资料,他和诗联协会成员发起仁人志士,潜心搜集整理曾国藩故里有关风景名胜、人情事物的诗词对联,终于,有了一本由邹其霖担任执行主编的《古镇荷叶名联集萃》出版,原娄底市市委书记林武欣然为其作序。

他们在做一本地方文化志,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都是一群年过半百的人,因为对诗词的热爱,他们汇集在一起,有的会员对诗联基础知识差,但他们聘请省里专家名师讲课,请省诗词协会黄琳等名师修改、润色作品,他们为推介曾国藩故里旅游,激情撰写诗词对联,在衡湘四县吟诵诗词之风。

不计报酬,不念时间精力,他们默默无闻,为了出版成书,他们自掏打印费,排版、修图、做校对,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最终,诗联分会会刊《曾国藩故里诗词对联集萃》1.2集,由新风出版社出版。

2014年5月18日,湖南诗词协会会长、省纪委原副书记赵焱森带队考察荷叶诗联分会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如今,荷叶诗联分会已发展会员56人,会员有退休干部、教师、镇干部、村支部书记等,在荷叶镇树德中学办起了诗词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014年6月,荷叶诗联协会被省诗词协会批准为团体会员单位,同年12月,荷叶镇被湖南诗词协会批准为“湖南省诗词之乡”,同时邹其霖本人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成为会员。如今,这已成为荷叶的一张文化名片。

“邹其霖一不是共产党员,二不是乡村干部,但他为了推介荷叶旅游文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退休干部葛光益说。

来源:双峰网(责任编辑:龚闯)

浏览统计:

上一篇:也说80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