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健:艺术有梦
龚向阳
王开健,号湘中樵夫,馆员、高级摄影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湖南省剪纸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双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木片拼贴雕刻画创始人、曾国藩研究会研究员、双峰县政协委员。爱好剪纸、工笔画。2008年发表网络小说《血性人生》,2011年出版画册《走进曾国藩故里》。
谈起艺术梦,王开健说李希特大师就是他“梦”的领航人,李希特先生是曾国藩故里耕读文化的领军人物,是当今湖南剪纸界的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他在全国剪纸领域创造了艺术与经济双丰收的奇迹。这些成绩缘于他完美的艺术追求和严格的人格修养。在多年的交往中,他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王开健,成为他艺术道路的领航人。
湘中双峰,黄龙大山,一方耕读文化浸润的水土。王开健的外公能写一手飘逸俊健的毛笔字,父亲是个能塑能雕手艺娴熟的泥水匠。成长在这种半耕半读的家庭里,王开健从小就喜欢在晒谷坪里用小石子画花鸟虫草,美术成为他一大爱好。年纪稍大后,母亲看中了儿子爱好画画的特点,硬要他去学漆匠,但他最终选择了学习工艺美术。
1994年,19岁的王开健孤身一人闯入海南,到一家工艺美术厂实习。在这里,他学到了一种用薄木片拼贴的工艺画。一年后,他回到家里通过改进工艺,提炼艺术,自创一种工艺画即木片拼贴画。这使他兴奋不已,但村干部的一句话浇省了他火热的头脑。他说:“你的画是好看,但10元一幅我都不会买,你要卖这些玩意,要到大地方去。”
作品没有市场,对于刚刚出道的王开健来说是一种无奈的处境,他每天面对山青水秀的黄龙大山,心不能平静。周围的同龄人都南下广东打工了,唯独他一个人整天闷在家里,令人不解。
1995年,锁石镇文化站招聘电视工作人员,王开健一考即中。从此,他在文化站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做自己爱好的木画,研究民间艺术如何进入市场。
曾国藩 青花瓷
1997年,县里举办“迎香港回归”书画展览。王开健出拿十幅木画作品参加览展。由于他的作品风格与众不同,顿时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县领导给于我很大的鼓励,还得到了王憨山、曾彩初等老师的亲自指点,更有幸的是在那次展览会上认识了李希特先生。从此与他建立了忘年交,王开健把李老师当师傅看,李老师自然认定了王开健这个聪明的学生。
此后十多年,王开健的人生道路、艺术风格、文化修养都深受李老师的影响。李老师是县文化局的干部,他是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很多接触的机会。当王开健走进李老师的工作室,看到他的根雕和剪纸时,使我豁然开朗、精神振奋。尤其是李老师儒雅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他,潜移默化中浸润了他的心田,净化了他的心灵,成为他艺术道路的指明灯。
1999年,王开健艺术正处迷茫状态,李老师就鼓励他、开导他,并推荐他加入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同年11月,他俩一同去张家界参加民委会在那里举办的年会。在那里,王开健见到了来自全省的民间工艺美术家,感受了博大的民间艺术力量,坚定了他继续从事清苦民间艺术的立场。
2004年,民委会在凤凰县开年会,王开健和李老师又去了凤凰古城,这里云集了更多的民间艺术高手,还有来自北京的艺术大师。他们的艺术作品和学术讲座深深地感染了他。王开健惊叹:在现代物欲横流的时代,居然还有如此甘守清贫而追求纯粹艺术的人们。晚上,在沱江边一家空寂的吊脚楼上,艺术家一边喝酒一边谈艺术,说到心酸处,李老师对王开健说,未来十年你不能想着出名,而应该是加强艺术修养。从此,他坚守老师的教悔,埋头修身学艺,做人做事。
同年底,通过李老师的引荐,王开健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当李老师推荐我时,农工党的负责人说了句:“李老师推荐的人,肯定是个不错的人。”那时起,王开健从心底里暗暗佩服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人格修养是无形的,更是无价的。
2005年,年近七旬的李老师带王开健去武汉参加全国剪纸展览,他第一次进入这么高规格的全国性艺术领域。眼界大开,他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使他这个乡镇干部更增添了一点文化气息,无形中修炼出一股艺术气质。
2008年,县文联组建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联举荐李老师当协会主席,李老师又推荐王开健当协会秘书长。李老师将多年来所掌握的民间艺术资源整合、挖掘、打造成一个以剪纸、溪砚、木偶戏为特色的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双峰县的民间艺术有组织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0年开始,李老师的剪纸作品得到市场认可,并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剪纸事业蒸蒸日上。王开健:“李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艺术的导师,我以李老师的学生而自居,以李老师的艺术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