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风情:长河

彭志辉/文 龚向阳/摄影


2010-05-13 13:55 【字号 大 中 小】【论坛】【打印】【关闭

有些东西永远回不来了。例如一条原始、天然的河流,和那不舍昼夜永远汤汤流淌河面上如梭穿行的风帆,和那满河流溢能把人浮起的醉人橹歌。

一条河恒久地感动着我。那就是滋养和哺育了沈从文情感和文字的千里沅江。满河的木排、帆影、橹歌、水手、朝霞、夕照、月光,两岸的青山、翠竹、吊脚楼和吊脚楼上“白脸长眉毛”多情女子。


 

 

 

可身边的这条河却恒久地被我遗忘和漠视。天上正落着小雨,和徒步采访团的兄弟姐妹站在淹没涟水中游九曲十八滩和古老溪口小镇的水府庙水库大坝,烟霭中一队白鹭消失在水天之际。坝上的库面和坝下的河面全笼罩在灰色雨雾中,扑朔迷离。我俨然听到了那曾经飘荡一河的橹歌和纤夫号子,看到了那曾经绵延一河的帆影和竹木大排。


 
 
 

回不来的故乡长河。江阔地宽,月移斗转,岁月沧桑。废了的船闸、腐了的橹篙、破烂的船板、手脚着地几近全裸的纤夫,都永远消失在涟水之波、测水之滨。我心中好象彻悟了一些什么,又好象从这条河里得到了一些什么,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久。


 

 

万顷烟波下是昔日繁华的溪口码头,当时人家虽只100余户,却有刘康才等专门经营文房四宝祖传的百年老店“玉生堂”和“吉庆堂”。“玉生堂”与“吉庆堂”自制的毛笔和溪砚,引来四乡八县商贾络绎不绝,仅溪砚经营年收入便达4000大洋。民国初年,溪口宋希濂将军之父宋樾生和成姓、万姓等,组成溪石砚池公司,鼎盛时有砚工200多人,后因军阀混战倒闭。砚工胡天庆等数人落户溪口,其后人现犹雕琢在曹长桂、刘锡忠二位当地农民组建的“国藩溪砚公司”。此外,相传现今驰名全国的“一得阁”墨,其发明和创始人就是溪口一个不第举子,当年落拓京都发明的。


 
 
 
 
 

大坝下是蕴藏上品溪石的雪花滩。雪花滩石,又名“双峰绿”,史称“溪石”。其质细腻温润,颜色五彩缤纷,纹理千姿百态,历久不褪色、不风化。稍雕琢即成砚,着水研墨,经久不干,干亦无墨垢,寒冬呵气成墨。清代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断言:“双峰绿,佳者过端溪,五盖不足言也”。清代书法大师何绍基说 “湘石佳者可奴隶五盖,端溪上品无以过” ,将溪砚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上。

 
 

 
 
 

雪花滩下就是水府庙。《双峰河路歌》里唱“戴好帽子穿好衣,水府庙里还神鸡;一许斋巴盘箕大,二许雄鸡如雄鸭;还了雄鸡放了心,斗盐潭里吃点心。”水府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余年,几经修复扩建。水府庙上游十八渡都刻碑于庙。水手船老板过往,必上岸烧香还鸡,祈求庇护,香火长盛数百年。水运的衰落和船工的凋零,必然摊派给这昔日荣耀风光的“水府龙宫”以荒凉颓败。

 
 

 

“斗盐潭里飘飘过,下面就是杏子铺。”杏子铺码头是个丁字街,繁华不再,形迹依稀。河街老屋,并不很多,当年多数是船上人住的。另有一条竖街,凭水倚山,接瓦连椽,堆叠而上,黑瓦白墙,不拘晴雨,光景都如画。青石板街,幽清逼窄;青砖大屋,雕梁画栋。昔时住码头街上的,除了庄头号上的坐庄人和税关上的办事员司,其余多是作小生意人,这些人卖饮食供人吃喝。还有作无本生意人,她们卖身体解除船上人疲乏。


 
 
 

蓝田放下来的大排顺流到达这里。大木排、大竹排长达9丈、宽2丈、厚3-5层,一张排上排工上10个。一路急流险滩,一路涟水号子。有的排放到这里或下面的江口,一夜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会一直放到岳阳,再到汉口。排进洞庭湖就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了,当地排工就多数回转。

 
 

 
 
 
 
 

正如沈从文笔下沅江岸边吊脚楼上女子,这些古老水码头上也永远不缺这些经营最古老职业的美丽女子。女子恩情所结,不仅不收她中意水手的关门费,有时还倒贴老母鸡给她情人吃。《双峰县志》载:境内水运航道主要为涟水、测水、崖凉水、涓水,航道约115公里。明、清、民国时,涟水、测水常年舟船来往。贺宗、曾国藩、蔡和森、宋希濂、熊清泉等吾乡豪俊上省进京就是从测水码头扬帆启程。民国时期,境内商业渐盛,外籍船只多入境参运。境内煤炭、石灰、茶叶、土纸等,多从沿河两岸永丰、小洋潭、梓门桥、测水、江口、杏子、溪口等码头,转运湘潭、长沙、岳阳、武汉等地,运进百货、杂货、棉花、谷米、大豆、食盐等物质。常年参运船只上600只,多时上千。可判断,盛时这小小河上讨生活的水手船工不下一万人。解放前靠水上人养活散落各码头的女子估摸也在三百人上。

  
 

上世纪5、60年代,长河水运迎来了她最后的返照回光。1956年,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有社员2325人,木帆船798只。1960年完成货运量15.32万吨,营运收入180余万元,利润40万元。随着娄邵铁路通车,公路发展,和1965年水府庙水库和翌年洋潭水坝建起,航道受阻,长河便永远不可逆转地黯淡了。船只大量外徙,至1987年,境内仅有少数个体船只从事挖捞河沙和短途运输。


 

长河河面的风帆和橹歌永远回不来了。长河的秀俏柔美和夹河高山的如画如屏仍憬若昨昔。我们该为我们的长河做点什么呢?那“小三峡”的风光是尽早开发出来让世人共享的时候了。(摄影 龚向阳 匡娜 制图 王开健)

来源:双峰网(责任编辑:龚向阳)

浏览统计:

上一篇:曾国藩及其家族的经商活动

下一篇:寒坡坳包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