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考述
朱天旭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秉承祖训,靠自身的努力,勤奋读书,考秀才、中举人、赐进士, 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后世子孙皆有为,至今绵延至第八代,在海内外很有名望的已达240余人,其中卓有成就的大学教授就达76人。其耕读、勤俭家教风更是令后人传诵。由此可知,曾国藩家教绝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有的放矢,紧密结合实际,导致英才辈出的光辉典范。
曾氏家族的家训、家法,将曾子所言、曾国藩所训勉子侄的家书和诗文,选作曾氏家训。时至今日仍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现选录部分如下:
一、 曾氏秉承曾子祖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宗圣曾氏家规(清同治十一年东南两宗共订)
(一)孝亲悦心,尊师扶幼;
(二)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三)嫡宗不婚,子嗣敏聪;
(四)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五)招赘为嗣,宗圣脉混;
(六)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二、 曾氏后裔谨遵文正公遗训:
(1) 求阙斋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家书: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此语虽涉谐谑,而即拟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弟以为然否。曾府白玉堂老屋中厅右边悬挂的一幅长八尺、宽三尺的巨型中堂是曾国藩祖父星冈公的治家四了经,“书、蔬、鱼、猪”。每字一尺见方,用正楷书写。
(2)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家训:
事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本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谨叙一事。吾祖星冈公之教人则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医药,皆不信也。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心之法。
(3)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家训: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诗二首录右。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钞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温无限制。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在两江交卸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其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存养之道多疏。后来辗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残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季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浦、季洪两弟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澄候、沅浦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附忮求诗二首: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
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己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
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
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
幽明丛诟忌,乖气相回互。
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
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寤,
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
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右不忮)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
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
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
芬馨比椒兰,盘固方泰岱。
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忄太 。
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
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
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
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
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
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
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
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
而况处夷涂,奚事先嗟忾。
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
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
(右不求)
(4) 同治十年日课四条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还,盖他人所不知,而已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府不怍”,所谓 “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开飨帝,盖谓“区则无美不备”也。吾谓敬安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行为之悚,气为这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馀,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回应。人孰不欲已立、已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会无善劳之足言,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事,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已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同治十年金陵节署中日记)
三、曾氏子孙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曾纪鸿的妻子郭筠手订《曾富厚堂日程》:
①皆应知习一样手艺。
②皆应有一人独自出远门之才识。
③皆应知俭仆,每月所入,必要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帐薄,写算不错。④皆应侠义性成,不应行为有亏。
⑤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
⑥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
纵观曾府家训即:秉承曾子,师法星冈公,成形于文正公,其后世子孙与时俱进,有新的发展。曾国藩的家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同,形成了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曾氏后人,对当今社会每一个家庭面临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氏家训为教育后代,曾国藩将其在双峰的荷叶镇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后来其子曾纪泽将其改为富厚堂),并将其内容刻于匾额之上以宣示后人。可以说它是古今中国家教思想器大成者,最系统最科学的家教殿堂。